為進一步學習習近平主席的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2021年11月16日,由中華環保聯合會主辦,由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揚州、揚州市企業咨詢服務業商會承辦——碳達峰碳中和相關要求和知識公益培訓會活動在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會議室拉開序幕。
公益培訓會由揚州市企業咨詢服務業商會會長孫慶民主持,孫會長就參加2021年10月15日在鎮江召開的第五屆國際低碳(鎮江)大會與碳達峰碳中和2021金山峰會,做了詳細解讀并分享了會議的盛況。
本次培訓活動講師為袁游紅老師主講。袁老師圍繞“什么是“碳達峰”和“碳中和”?我國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目標?實現碳中和,我們能干點啥?碳達峰和碳中和對企業有什么意義”四個方面為大家做了全面詳細的講解。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隨著各國二氧化碳排放,溫室氣體猛增,對生命系統形成威脅。學習之后,廣大學員表示,今天第一次參加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這樣的培訓活動,之前經常聽說“碳達峰碳中和”但是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終于知道,碳達峰是指我國承諾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然后通過植物造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這個科普學習很及時,也很有必要,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大家將積極實行綠色低碳生活,減排、減污、減負、減速,為碳中和、碳減排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0年9月22日,中國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不僅是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策,也是基于科學論證的國家戰略,既是從現實出發的行動目標,也是高瞻遠矚的長期發展戰略。不僅是顯示了大國的風范,也給我們在國際上立足了很足的地位,讓其他國家也開始注重與我們的合作。對于一個企業來講,“碳中和”到底意味著什么?國家目標、區域目標最終都是要落實到區域、行業和企業身上,企業承擔著碳達峰、碳中和的絕大部分任務,面臨著巨大壓力與機遇。作為國家總體戰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接下來會被分解、落實到地方、行業,行業和區域的相關政策會給企業帶來重大影響。目前,各部委已經陸續出臺了一些引導性政策,未來一兩年,生態環境部、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應該會密集推出各種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具體政策。地方政府、重點行業也都會明確各自的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與路線圖,央企、國企等頭部企業也都會(部分企業已經宣布)對外宣布碳中和行動方案。以上政策或戰略,無論是來自政府、行業協會還是大型央企,都將給企業帶來操作層面上的深遠影響。此外,全國碳市場建設也將倒逼重點企業綠色轉型,每個企業都將感受到市場所帶來的約束。另外,要理解“碳中和”,眼光還要往外看。目前全球已有將近120多個國家提出碳中和目標,覆蓋了全球6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經濟規模的70%以上,碳達峰碳中和已經成全球共識。當我們跟這些國家進行貿易時,會面臨市場準入的壓力。3月初,歐盟宣布將對進口商品征收碳關稅,這意味著我們出口到歐盟的商品,如果碳排放達不到歐洲相關產業標準,就得交稅。目前,我國出口貿易多為碳密集型外向型企業,碳關稅會為此類企業帶來了新挑戰,迫切需要企業轉變經營模式,實施綠色低碳轉型,降低產品碳排放。再者,企業還將面臨來自供應鏈的壓力。當前,眾多大型跨國企業紛紛宣布碳中和目標,這將會通過產業鏈、供應鏈影響到我們的企業。以蘋果為例,該公司承諾到2030年實現全部產品生活周期的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這意味著產業鏈上要做配套,供應鏈上的企業達不到要求就會被淘汰。最后,消費者對低碳、環保產品的購買偏好,也將倒逼和激勵企業提高碳減排的社會責任和意識,而碳標簽、碳足跡等也將會成為催生低碳消費、拉動低碳生產、綠色循環的新市場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