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于加強電梯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對電梯質量安全工作進行了系統全面部署并提出目標,到2020年,努力形成法規標準健全、安全責任明晰、工作措施有效、監管機制完善、社會共同參與的電梯質量安全工作體系,電梯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電梯萬臺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等指標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意見》的印發是電梯質量安全工作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將有力推動電梯質量安全工作再上新臺階。質檢總局高度重視《意見》全面部署的工作,第一時間解讀并積極制定措施方案。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意見》具有里程碑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 “建設質量強國”,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對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視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電梯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電梯質量安全工作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安全、便利、舒適的需求。
作為人民群眾接觸和使用最頻繁的特種設備之一,電梯是“出門第一步,回家最后一程”,據保守估計,全國每天有15億人次乘坐電梯,電梯已經成為群眾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垂直交通工具,直接涉及民生保障,日益引起全社會的極大關注。
《意見》提出,在預防和減少事故的同時,要降低故障率,不斷提升電梯質量安全水平,讓人民群眾安全乘梯、放心乘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國是電梯生產和使用大國,電梯保有量、年產量、年增量均為世界第一。2017年我國電梯生產量、新增量分別為78萬臺、68萬臺,在全世界占比分別約為75%、65%,估算年產值2000億元。
《意見》明確提出,開展電梯質量提升行動,促進電梯產業創新發展,支持鼓勵電梯生產企業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全面提高中國電梯品牌知名度和競爭力。
《意見》稱,促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加強電梯隱患治理與更新改造,改進使用管理與維護保養模式,加強對檢驗檢測的監督檢查等,促進電梯質量安全水平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創新 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
十九大報告指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電梯安全涉及主體多、責任鏈條長,很多涉及社會治理的內容。
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意見》的出臺,將進一步推進電梯監管改革創新,在從嚴監管基礎上,充分運用市場化機制和信息化手段,更多發揮企業、社會、市場作用,構建權責明晰、安全有序的電梯安全社會治理體系。
比如,提出鼓勵企業提供高于國家標準的優質產品和服務,建立電梯全生命周期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推進“自我聲明+信用管理”,激發企業做好產品和維保服務的內生動力。再如,提出積極發展電梯責任保險,優化發展“保險+服務”新模式,創新保險約束激勵機制,促進電梯使用管理和維保水平提升。還如,提出建立電梯相關信息公示制度,發揮市場機制,倒逼維保單位落實責任,營造公開、透明、優質優價的良性競爭環境。這些措施,就是在做好監管的同時,不斷推動現代化治理體系的形成。
我國是電梯生產和使用大國,電梯保有量、年產量、年增量均為世界第一。據初步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電梯總量為561萬臺,同比2016年增長68萬臺,電梯總量約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2017年我國電梯生產量約為78萬臺,約為全世界電梯產量的四分之三。2003年以來的15年,電梯數量年平均增長20%,萬臺電梯事故死亡率持續下降。
近幾年來,根據事故統計所反映的情況,質檢部門開展了電梯安全監管大會戰、攻堅戰和回頭看等多項專項行動,采取了一系列針對性措施,消除了大量安全隱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電梯總量大幅增長和老舊電梯逐年增加的“雙重壓力”下,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的安全態勢。但是,與發達國家的質量安全水平相比,還是有差距。
《意見》突出問題導向 五方面解決重點難點
據悉,《意見》以問題為導向,充分運用市場化機制、信息化手段,構建市場約束、社會監督、部門監管、綜合治理的電梯質量安全工作長效機制。
《意見》主要體現五個方面重點:
一是落實主體責任。《意見》對房屋建設單位提出了電梯選型和配置需符合相關規范標準的要求,落實了電梯所有權人或其委托管理人對電梯使用與管理的責任,以及制造單位、維保單位的質量安全責任。
二是暢通資金渠道。《意見》要求各級地方政府建立和完善老舊住宅電梯更新改造大修實施政策和資金提取渠道,明確緊急動用維修資金的機制,以及督促落實“三無電梯”整改資金,有效解決電梯隱患治理資金籌措難的問題。
三是提升質量水平。《意見》落實質量提升行動指導意見的要求,主要措施是,打造適應我國國情的更為嚴格的標準規范體系,提高電梯本體安全和配置標準要求;加強既有住宅電梯相關技術標準研究和制修訂,支持電梯生產企業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鼓勵電梯企業“走出去”,開展電梯質量提升和品牌建設活動。
三是推進改革創新。《意見》激發安全責任主體的內生動力,構建電梯質量安全社會綜合治理體系。根據風險水平和安全管理狀況科學調整電梯檢驗內容和周期,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監督管理方面,創新管理模式,推進按需維保,引入“保險+服務”,更好地發揮市場激勵約束作用。并通過建立電梯全生命周期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推進應急處置平臺建設;推進“自我聲明+信用管理”,加大信息公示力度,發揮社會監督作用,進一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五是推動“多元共治”。《意見》從地方政府、監管部門、生產維保使用單位、媒體、社會等方面提出了各方職責,構建全社會齊抓共管的電梯共治新格局,特別是明確了地方政府以及各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和任務分工。
第一時間解讀《意見》制定貫徹落實措施
質檢總局將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部署要求,重點從以下方面抓好落實:
一是分解任務分工,制定實施方案。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制定落實《意見》的實施方案,細化工作措施,明確工作目標、完成時限等。
二是開展提升行動,扎實推進落實。2018年,結合“質量提升行動年”,質檢總局將組織開展電梯質量提升行動,以法規標準為引領,綜合運用行政許可、檢驗檢測、監督檢查、科技攻關等手段,充分發揮信息化手段和市場化機制的作用,有效調動企業、技術機構、行業協會、標準化組織等相關方的主動性、自覺性,推動電梯制造質量、安裝質量、維保質量、運行水平等全面提升。
三是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電梯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大安全知識的宣傳普及,發揮媒體宣傳和輿論監督作用,提高群眾電梯安全意識,加快形成全社會共同維護電梯安全的氛圍。